2019年6月10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组织举办了两场学术报告。
第一场学术报告为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树学教授做的题为“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李教授从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谈起,讲述了这部著作的撰写的经过,著作的主要内容,以及这部著作对改变西方人固有的种族偏见所起的作用,以及此书出版之后,在西方学术界的接受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的著作《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印证了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在这部书里,坦普尔列举了107项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领先于西方大约1000-2000年。李教授还从中医针灸疗法在西方的接受这个侧面介绍了西方人对中国传统医学的接受过程。
李教授的的报告对增强师生的中国文化自信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同日下午,赵清丽副教授、博士做了题为“英语课堂知识有效建构的语义波模式”的学术报告。赵博士的报告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教育社会学的整合视角,从英语课堂知识的本质、知识建构的语义波模式、具体课例片段分析以及教学启示四个方面探讨了英语课堂话语有效建构模式。该报告从理论视角阐释了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应该遵循的程序,强调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呈现出来,科学有效的知识内容呈现方式也同样重要。
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会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将科研与自己的英语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彦芬教授、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由外国语学院院长陈卫安主持。陈院长鼓励师生一定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传统文化,学好外语,向外讲好中国故事。
陈院长同时鼓励全院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为师范专业认证和一流学科建设多做贡献。